云开·全站APP登录入口 冰城燃气:蓝色火焰点亮“好日子”
俄罗斯天然气进入哈萨克斯坦,为该市提供了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
民以食为天,生火做饭的方式决定了一日三餐的快捷与方便,蜂窝煤、液化气、煤气、天然气,是不同时代与冰城人民一日三餐深深绑定的专有名词。
灶台上的火焰,某种程度上记录了哈尔滨人的悲欢离合,它的每一个发展节点,都让人清晰地看到时代的烙印,也记录了哈尔滨市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海宜长输气工程投产,迎来“大天然气”时代
哈尔滨是全国首批开发使用管道燃气的9个城市之一,哈尔滨市第一座小型燃气实验厂于1942年建立,新中国成立后,设备经过更新改造,但日供气能力仅有10万立方米,主要供给道里区、南岗区、元东里区部分居民使用,全市管道气化率仅为13%,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那时,大多数居民做饭、取暖都靠黑乎乎的蜂窝煤,楼道里堆放着一堆堆蜂窝煤,成为居民楼独特的标志。而在此之前,居民们主要用自制的蜂窝煤满足自己需要。现居住在爱建区的李阿姨回忆说,1990年以前,大家做饭都用竹笋和煤,只有道里区恭城街道一带能用上“煤气”。“那个年代,大家都羡慕住在恭城街道的人云开·全站apply体育官方平台,对于用煤气的人来说,用起来方便,做饭、烧水都比用柴火或煤快得多。”
1990年,为解决我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气不足问题,市政府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哈尔滨燃气化工公司,开始兴建哈尔滨—义河输气工程。哈尔滨—义河输气长输管线工程于1990年10月2日开工,管道起自依兰县达连河镇至哈尔滨市区,全长247公里。制管用钢板、大型球阀全部用日本日元贷款从国际上购置,修建的管道穿越16条江河溪流,地形复杂,山区长40多公里,沼泽地长2公里。施工工程师和驻哈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战士昼夜奋战,工程规模当时被专家称为“亚洲最大”的输气管道。
1993年7月,海宜燃气开始向市区供气,一期气化厂日供气能力60万立方米,一期用户分布在市区7个区,共计6万余户。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组织力量,重点攻克燃气用户规模较大的居民区,迅速形成较大规模的区域集中供气能力,年底实现向20万户居民供气。1995年,发展到31.8万余户。此后,哈尔滨市居民燃气用户以平均每年5万户的速度增长。
从此,冰城市人们逐渐告别了砍柴、烧煤、扛气罐的日子,进入了清洁、便捷的“大气”时代。
更清洁、更高效云开·全站APP登录入口,数百万用户改用天然气
市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气源大致分为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三类。其中人工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燃烧时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产生硫化物等污染物。相比之下,天然气作为更加环保、安全的绿色清洁能源,热值是人工煤气的两倍以上,使用起来更加经济、快捷,优势明显。
随着大庆油田天然气批量供应,哈尔滨市从改善环境质量、调整能源结构等多方面考虑,作出对现有用气用户实施天然气替代工程的战略决策,2007年哈尔滨市启动了天然气替代工程。
为不影响其他未置换区域的正常用气,燃气部门采取分段置换的方式,将市区96万户用户划分为49个区域,对区域实行隔离阀管控,确保置换期间居民用气。同时,市政府采取补贴方式,对用户免费改造,对购买新燃气器具的用户给予70元补贴,确保天然气置换工作顺利进行。
“火力足、气量足,最重要的是做饭时间缩短,棒极了!”道里区新城社区112栋2单元301号吴子清家于2007年12月15日成为哈尔滨市天然气置换工程首批用户。不到三年时间,哈尔滨市96万户居民用户和5000余户工商用户全部用上了清洁、高效、环保的天然气,哈尔滨市全面进入天然气时代。
2009年9月20日,宜兰至哈尔滨人工煤气进口阀门被燃气运营商缓缓关闭。海宜燃气管道通气16年来,为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人工煤气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哈尔滨燃气停止向哈尔滨供气后,气源全部转产生产甲醇等化工产品,富余气源则供应佳木斯市。
构建双气源结构 保障200万户家庭用气
天然气作为一种更加清洁、环保的能源,近年来在哈尔滨市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供暖、制冷以及公共交通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需求量逐年快速增长,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2019年12月下旬,主城区日用气需求量达300万立方米,打破了往年的用气量纪录。中清燃气公司负责人介绍,大庆管道气供应量为180万立方米/日,哈尔滨缺口为60万至120万立方米。为此,中清燃气从多地高价购进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保障用户用气。
更大范围来看,为解决我国特别是冬季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避免出现“气荒”和价格上涨,国家大力牵头引进国外天然气,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主气源位于俄罗斯察延气田从黑龙江黑河进入国内,经大庆,再南下至吉林、辽宁,直达京津冀地区)正在全速推进。
据哈中青海天然气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哈萨克斯坦的俄气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俄气从俄罗斯跨境输送至黑河站,再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输送至大庆站,最后通过青哈输气站输送至哈萨克斯坦。2020年1月2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工程竣工数月后,哈尔滨市开始用上俄气,中青天然气每天从上游大庆口岸获得新气,每天25万至30万立方米俄气供应,显著缓解了哈尔滨市冬季气源紧张局面。
目前,哈尔滨市主城区燃气供应企业为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天辰燃气有限公司,其中,中庆燃气负责哈尔滨市主城区约173万用户供气,天辰燃气负责松北区约30万用户的燃气供应。
为保障俄气常态化供应哈尔滨,2020年推进中俄东线明哈支线天然气管道哈尔滨北支线工程,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黑龙江分公司组织实施。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起于呼兰区,止于道里区,全长约57.4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17.34亿立方米。届时,哈尔滨主城区将具备双源供气保障能力。
“自项目开工以来,各项工作都在全速推进,哈北支线项目对保障哈尔滨市用气高峰期气源稳定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石油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刘青介绍云开·全站APP登录入口,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哈尔滨市可实现双气源供应,大大缓解冬季供气高峰期气源紧张局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