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yun官网入口登录APP下载 【广州日报】解密帕金森 手脚震颤前病根或已潜伏十多年

左旋多巴和深部脑刺激被誉为帕金森治疗的两大里程碑,新研究让早期发现帕金森不再是梦想

当出现运动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已达70%。@视觉中国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协作组”:神经内科主任陈玲教授、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教授、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金龙教授、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陈曦教授、麻醉科姜楠副教授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罗晓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珊珊 李恒 李进 通讯员 李少斌 彭福祥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今年是医学界发现帕金森病200周年。因拳王阿里而扬名世界的帕金森病,是一种50岁至79岁人群高发的慢性退行性脑病。根据2005年公布的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发病率为1.7%。

回顾过去200年,在对抗帕金森病的斗争中,左旋多巴药物和脑深部刺激(脑起搏器)的问世是两个里程碑,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寿命。然而,人类至今仍未找到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晚期患者必然会出现平衡和步态问题,更可怕的是,吞咽障碍相关的营养不良和肺炎会夺走患者的生命。

积极、科学的患者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这些症状。医学界预测,医患合作、早期发现和康复锻炼可能将人类带向帕金森病治疗的第三个里程碑。同时,中国人也在探索利用传统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希望开辟新的前景,造福患者。

容易误诊

手脚颤抖之前

病根可能已潜伏十多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协作组”主任、教授陈玲介绍,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脑干黑质快速退化,无法产生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导致大脑指挥肌肉活动的能力下降。患者出现手脚无法控制的震颤、肢体僵硬、动作缓慢、起步困难等症状。但手脚震颤等运动症状出现,意味着患者已进入临床阶段。在此之前,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抑郁、便秘等非运动症状。学术上把这称为“帕金森病前驱期”。

由于这些症状并非帕金森病所特有,早期帕金森患者容易被误诊。有些人因表情不清而被误诊为抑郁症。有些人因起步困难、动作缓慢而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或脊髓病。将帕金森综合征误诊为“帕金森病”的情况更为常见,如果将前者按后者治疗,效果不佳。当出现运动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已达70%。由于帕金森病具有“起病快,末期慢”的特点,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意义重大。中山市第一医院康复科副主任陈曦教授指出,早期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功能训练,尤其是加强躯干伸直、旋转功能的训练,可以延缓运动功能的衰退。 事实上,在帕金森患者出现手部震颤症状之前,疾病的根源已经“潜伏”了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

新成就

早期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

陈玲指出,在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上,常规的磁共振成像(MR)和CT都不具备优势。“因为它们是结构性成像,而帕金森患者存在脑功能改变,这两种检测手段无法发现。”陈玲表示,基因检测手段可以检测出部分帕金森病基因,但不能盲目地检查。总体而言,作为功能性成像的PET在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上更有优势。

中山一院十年前就开始探索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如今好消息传来。据中山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教授介绍,该院在国内率先应用氟多巴PET显像设备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大大提高了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减少了患者的误诊误治。

“我们的实践表明,如果脑部多巴胺神经元显像正常,患者肯定没有患帕金森病。但如果脑部多巴胺神经元显像有问题,则不一定是帕金森病,也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张祥松说,有一位患者被误诊为抑郁症和帕金森病,经过6年的治疗,病情不断恶化,最后核医学成像证实他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专家建议,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尤其是父母或子女患有帕金森病的人,可以接受检测。

新纪录

全身麻醉下即可安装“脑起搏器”

在治疗方面,左旋多巴的发明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kaiyun官方网app下载app,患者服用该药后,肢体震颤、动作僵硬等症状有所改善,但经过几年的治疗云开·全站APP登录入口,左旋多巴药物的起效时间越来越短,药物的效果也会到达极限。

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金龙教授指出,对于患病五年以上、有运动并发症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希望接受有“脑起搏器”之称的脑深部刺激(DBS)治疗。去年,中山一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大陆首例“全麻电生理监测下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在全麻下完成手术,不仅达到与局麻相同的手术效果,还减少了局麻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到目前为止,该院是大陆唯一一家能完成此项手术的医院。

影响DBS手术疗效的最重要因素是靶点位置的精准性。据中山一院麻醉科姜楠副教授介绍,目前内地DBS手术的电极植入全部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神志清醒,已停止服药,而电极植入脑部时,患者要忍受减药量和手术操作的巨大痛苦。

需要强调的是,安装“脑起搏器”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患者在服药的同时,应定期接受神经科医生的长期随访和“编程”,有助于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新希望

康复训练需“定制化”,训练坚持更重要

作为帕金森病治疗“三驾马车”之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忽视。其实,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语言、吞咽、运动功能有显著作用,可以改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言语不清、饮水呛咳、起步困难、平衡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延长生活自理时间,被认为是帕金森治疗的新希望之一。

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帕金森的康复效果。LSVT技术(Lee Silverman声音治疗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认可的对帕金森病具有长期疗效的康复技术。近两年,中山一院康复科在国内率先获得LSVT-big和LSVT-loud治疗资格证书。其中,前者侧重于提高患者说话音量、调整句子中的节奏,通过4周的系统训练,最终提高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后者侧重于训练患者的平衡、协调功能,通过4周的系统治疗,最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陈曦指出,康复训练强调“量身定制”,以吃饭用的筷子为例,有的患者需要用竹筷,有的患者用木筷,有的患者用不锈钢筷,这是因为有些人因病比较适合拿轻的筷子,而有些人则更适合拿重的筷子。

康复训练提倡“因地制宜”,陈曦建议患者家要根据家庭环境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在马桶旁边安装扶手,避免患者起身困难。帕金森患者起身困难,如果房间内有角落,或者患者站立、坐在床上等需要转身或起身的地方,家人应在地面贴上与地板颜色反差较大的线条,方便其迈步。

更重要的是,康复训练不应该是患者的“单人作战”。陈曦指出,康复效果不仅和病情有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能否主动、积极、正确地坚持锻炼。她建议患者去医院定期复诊时,家属也要陪同。这样,当医生根据病情进展和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划时,家属就可以督促患者回家有质有量地进行训练。

中医观点

治疗不需要快速见效,但需要长期坚持

中医药已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分支,但自古以来,在所能查阅到的所有中医药文献中,却没有关于帕金森病的描述。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主任罗晓东解释,“自最早的《黄帝内经》开始,就有震颤、僵直、动作迟缓等症状的描述。后来,我们可以看到在历代中医文献中不断演变,对震颤、僵直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都有比较系统的描述。”他介绍,其实中医文献中的这些记载,大部分都为帕金森病的认识和治疗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1、长期吃药,不要贪图快速见效。“目前最被认可的治疗方法叫稳扎稳打,不贪图快速见效,主张低剂量、早期小剂量、长期治疗。”罗晓东说,西医认为帕金森病需要终身治疗,中医也是如此。只要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就应该坚持吃药。“不要频繁更换药方,要不断观察效果,​​每隔1到3个月评估一次,看看治疗有没有效果,效果如何。”

2、用量要轻偏。治疗目标不能一下子定得太高,容易出问题。药性不能太偏,药性也不能太重,药性不能太寒太热,太油腻太燥。附子、肉桂不要用大剂量。短期治疗没问题,但长期治疗用量一定要轻。“我们方子里尽量不加重金属,一是避免重金属中毒,二是避免它阻碍脾胃,抑制阳气。每味药的用量控制在15克以内,平凡中求神奇。”

3、气中求血,阳中求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互根,所以慢性病中阴伤阳、阳伤阴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在治疗帕金森病时,一定要有阴阳互根的思想。

4、久病入络,要活血化瘀。 “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帕金森病,很多都是病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患者,符合‘久病入络’的理论,所以在治疗上,我们经常会酌情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增强疗效。”

5、用辅助药物开窍,引导药物入脑。“帕金森病位在脑,我们在临床上也用菖蒲、远志等中药作为开窍醒脑的手段,引导药物入脑,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作用

针刺治疗总有效率达60%~80%。

罗晓东介绍,临床上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采用中药,但针灸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辅助手段。“我们回顾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总有效率达60%~80%。”

罗晓东表示,针灸治疗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震颤、僵硬等症状的缓解,更重要的是,针灸治疗对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排尿困难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来说,针灸治疗首先要确定取穴范围。“由于目前尚未发现治疗帕金森病的特异性穴位,且该病症状多、机制复杂,因此取穴范围广泛,涵盖头部、体部、四肢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治疗帕金森病的穴位时云开·全站apply体育官方平台,应首先考虑疾病的主要症状,其次是针对不同证型的方药,此外,不能忽视针对患者次要症状的取穴。”此外,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不可能仅依靠单一药物进行治疗。“我们主张多种方法并用或交替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病情。除体针外,头针、放血、艾灸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微课通话

中西名医圆桌会议

帕金森病的全面解释

“名医微讲座”之“解码帕金森”微课程将于4月10日至4月11日举办,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协作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的名医,以及广东省中医院的名中医将连续两天举办“圆桌会议”,全方位为大家献计献策,告诉大家如何防治帕金森。

两场微课:4位专家两天授课

纪念帕金森病发现200周年——“4.11”世界帕金森病日系列微课程安排如下:

关键词:

客户评论

我要评论